在实际生产过程中。
如原料A在时间段1的成本为170, 此时加工后成品的的价格为折算到原料为180. 为每个的原料A可以得到利润10.
如厂家看到现货, 而大量屯积原料原料A, 而未做期货进行均衡(好像投机行为也不会用期货进行平, 只有正常生产才会)。
那么当某一天市场预期发生转变, 原料A的预期从200 变成为100, 即相对目前价格170看空市场。
厂家留存于手中大量现货, 其成本保持在170, 而现货市场交易价格已经变成了160. 此时制成成品后而言, 其刚好无利润无货。
此时厂家应该做如何选择?
1. 直接看空市场, 甩完现货, 并在期货市场反手做空?
2. 将手中原料存货以制成成品形工卖出, 以求不亏损。
3. 担心平价不易出货, 以部分亏损形式出货, 以保存大部分资金。
4. 在整个市场价格从170到160再到100的过程为一个漫长的过程, 那么在此过程之中, 即使预期原料和成品的价格在走低, 是否也需要少量进取原料? 实时生产后销售以获取阶段性回报?
5.死守, 等待价格回升,赚取超额利润(但是时间是最大的成本)。
大学时证券老师说:套牢是中国股市特有的名词。 我们是否可以换个思维来进行思考。
在仓库管理过程中, 有先进先出, 先进后出, 以及动态平衡方法(好像有平均进出之类的, 忘记了叫什么了, 可能是随机进出吧)。 我们一直将此原料的成本视为170(因为实际上进货成本即是这个), 但是出货成本呢, 当市场交易价格降至160时, 如果按照出货价格来说其实是160, 这东西实际只值这个价格。 那10块钱算什么呢? 亏损, 投资损益? 但是如果以160视为成本的话, 那么在整个过程并不会存在着亏损的心理。 从而很健康地采用积极地动作。 现金流的意义在于流动, 损益本身倒在其次。
N年没写东西了, 写出来的竟然连自己都看不懂。 各位看官别看别想了, 只是留存着以后想到时使用的。